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豆漿機已經成為我們每個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打豆漿時干豆子和泡過的豆子都能打,那么打豆漿是用泡過的豆子好還是用不泡的豆子打好呢?下面就隨小編來具體了解下吧。
首先,不泡豆子聽起來好像很方便,其實要花費更長的時間。頭天晚上泡豆只需要一兩分鐘的時間,但浸泡之后就可以很快地打出豆漿來;如果不泡豆子,啟動豆漿機之后的程序就要延長很多,帶上了一段加溫促進豆子吸水軟化的時間,實際上更費電費時。所以,從低碳環保的角度來說,或者從早上喝豆漿節約時間的角度來說,顯然是泡豆子更有利。
其次,泡豆子可以提高出漿率。和不泡的相比,把豆子浸泡12小時之后,豆漿的產率可以提高10%,而豆渣的產量有所下降。在12小時之內,泡的時間越長,出漿率就越高。也就是說,泡豆子有利于組織破碎,可以讓豆漿打得更細一些,使其中的營養成分更好地釋放出來。從口感來說,自然也是泡過的豆子做出來的豆漿口感更好。
豆漿多出點少出點,或許大家并不介意。不過,泡豆和不泡豆相比,做出來的豆漿中,抗營養因素的含量也會有明顯的差異。
比如說,和不泡豆打出來的豆漿相比,豆子浸泡12小時之后再打豆漿,其中的單寧含量只有前者的二分之一。哪怕泡4個小時,都會大大降低單寧含量。這是因為單寧會部分溶解在泡豆子的水里。測定發現,泡的時間越長,泡豆水里溶出的單寧就越多。同樣,和不泡豆打出來的豆漿相比,豆子浸泡12小時之后再打漿,其中的植酸含量會減少47%,皂甙含量降低29%。
通過以上內容得出泡過豆子再打豆漿,豆漿的味道、營養價值會更好,所以建議大家在打豆漿時最好用泡過的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