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頭菇的營養價值這些大家應該都知道,可是凡事都有好壞,猴頭菇也不例外,猴頭菇的價格昂貴,如果不小心買到了壞的猴頭菇大家一定很心疼。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大家如何挑選猴頭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挑選猴頭菇
一等食材猴頭菇菇體完整,無傷痕殘缺,菇體干燥,不爛、不霉、不蛀。優質的猴頭菇的菇體長得像個猴頭,雞蛋狀或是球圓狀,大小都差不多,毛很多也很細長,茸毛齊全。其菇體呈金黃色或黃里帶白。
品質低劣的猴頭菇菇體殘缺不全,或有傷痕,不干燥。質差的菇體大小不均,形狀不規整,毛粗而長。質差者色澤黑而軟,有的偽劣品為了增白,用硫碘或化學藥劑處理成不正常的白色,這種菇食后對人體有害無益,不可選購。凡有爛、霉、蛀者,也不宜選購。
猴頭菇的使用和存放
1、干制猴頭菇在使用前不宜用溫水浸泡,否則會破壞產品的口感。
2、放在通風、透氣、干燥、涼爽的地方,避免陽光長時間的照曬。干制猴頭菇一般都容易吸潮霉變,因此猴頭菇產品應干燥儲藏,如貯存容器內放入適量的塊狀石灰或干木炭等作為吸濕劑,以防受潮。
3、密封貯存。猴頭菇營養豐富,易氧化變質。可用鐵罐、陶瓷缸等可密封的容器裝貯,容器應內襯食品袋。平時要盡量少開容器口,封口時注意排出襯袋內的空氣。
4、獨立存放。猴頭菇大都具有較強的吸附性,宜單獨貯存,以防串味。
猴頭菇的發展歷史
猴頭菇進入人們的飲食生活由來已久,《臨海水土異物志》:“民皆好啖猴頭羹,雖五肉臛不能及之,其俗言曰:寧負千石粟,不愿負猴頭羹。”民間諺語:“多食猴菇,返老還童。”
相傳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已經有人采摘猴頭菇食用。但是由于猴頭菇的“物以稀為貴”,這種山珍只有宮廷、王府才能享用,外界只知道猴頭菇足珍貴食品,對它的有關特性及其烹調方法都不清楚。有關猴頭菇的記載,較早見于370年前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書中僅僅列有“猴頭”的名稱而已。《御香飄緲錄》載有清官的猴頭菜肴,并盛贊其味鮮美。該書還具體介紹了烹制猴頭菇佳肴的燉、炒二法。
近代以來,關于猴頭菇的記述仍少。20世紀30年代,《魯迅日記》曾提到,魯迅本人吃過他摯友曹靖華贈送的猴頭菇,也是贊美它“味確很好”。新中國成立后,隨著人們對野生猴頭菌的馴化和推廣人工栽培,市上供應的猴頭增多。這種山珍才漸漸進入人們的筵宴,并成為某些菜系的名食。
如何挑選猴頭菇?看了上面的文章大家對如何挑選猴頭菇這個問題應該已經了解了吧?其實猴頭菇還是很好挑選的,不過小編要提醒大家,猴頭菇雖然好吃,但是不要一次購買太多,不然的話很容易變紅發苦的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