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飲食也越來越重視營養(yǎng),提倡“科學養(yǎng)生,飲食養(yǎng)生”,那么就可以選擇食用鐵棍山藥,它有非常好的食療價值,而且適合人體各類型的體質(zhì)。那么鐵棍山藥和普通山藥的區(qū)別,你知道嗎?快來了解一下吧。
鐵棍山藥和普通山藥的區(qū)別
1、從形狀上分:鐵棍山藥粗細在1~1.5公分左右粗細,長短無所謂,頭圓尾巴尖;而普通山藥則是非常的粗壯,粗度能達到四五公分粗,形狀不規(guī)則。
2、從表皮上分:鐵棍山藥表皮有紫斑,有毛孔疙瘩、毛須分布稠密,但是,如果山藥經(jīng)過整理,上面的毛須會有脫落,這個不能全全做判斷依據(jù),可從毛孔疙瘩上判斷;菜山藥表皮比較光滑,毛孔疙瘩和毛須零星分布。
3、從山藥質(zhì)地分:從山藥斷口上可以看出,鐵棍山藥質(zhì)地非常細膩,緊實,也就是說纖維非常的細,結實,這是鐵棍山藥的由來,不易斷;而普通山藥質(zhì)地纖維粗糙,水分多,用手捏可以擠出水來,長的較水靈,稍微一碰就會折斷。
4、從口感上分:鐵棍山藥用開水鍋10分鐘就能煮熟,不管是蒸還是煮,口感都是干面香甜,并且久煮不散;普通山藥無論怎么蒸煮,它都是脆的,所以人們拿它來做家常爽口菜。
5、從營養(yǎng)價值上分:鐵棍山藥因富含18種氨基酸和10余種微量元素,及其它礦物質(zhì),所以有健脾胃、補肺腎、補中益氣、健脾補虛,固腎益精、益心安神等作用;而普通山藥只是單純的做菜用,沒有太多的營養(yǎng)價值。
鐵棍山藥和普通山藥如何辨別
一看外觀:鐵棍山藥表皮顏色呈褐色或微黃色,根莖有紅紫色銹斑,形體彎曲細長,渾身遍布毛眼,根須多且細。鐵棍山藥長度不足一米,直徑通常為1-2厘米,如成人拇指般粗細。質(zhì)地堅實,不易折斷。
普通山藥則又粗又長,根須稀疏,形體粗細均勻,外觀看起來更漂亮。
二看肉質(zhì):鐵棍山藥掰斷后橫截面較平整,看上去細膩光滑,肉質(zhì)堅硬,粘液少,粉性足水分少,且不易氧化變黃。
普通山藥橫截面較圓潤,可以看到粗糙的顆粒,肉質(zhì)疏松,水分多粉性不足,粘液多,掰斷后會有像藕一樣的細絲粘連。
三嘗口感:鐵棍山藥久煮不爛,不易散開變形,口感細膩,又面又粉,香軟微甜。
普通山藥不經(jīng)煮,由于水分大,所以吃起來口感比較脆,沒那種又面又甜的感覺。新鮮山藥每天100-200克為宜。山藥有收澀的作用,因此大便干燥、積食者不宜食用。
鐵棍山藥的辨別方法
一看:鐵棍山藥粗細均勻,通常直徑1—2厘米(如成年人拇指般),表皮顏色微深,根莖有鐵紅色斑痕;若直徑太粗或表皮太光滑,就說明不是正宗的。
二掂:鐵棍山藥的單支重量一般不超過200克,也就是四兩;太重可能就不是正宗的了。
三折:將鐵棍山藥折斷,可以感到其肉質(zhì)較硬,粉性足,其斷面細膩,呈白色或略顯牙黃色,黏液少;普通山藥不僅肉質(zhì)沒有這么堅硬,且粉性也不夠足。
四嘗:由于鐵棍山藥中水分含量少,山藥多糖等含量豐富,因此,其液汁較濃,煮食后口感較干膩、甜香,入口覺得“面而甜”,并伴隨淡淡的麻味。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鐵棍山藥和普通山藥的區(qū)別了。鐵棍山藥富含豐富的蛋白質(zhì),維生素和多種氨基酸與礦物質(zhì),既能補脾肺腎之氣,又能滋養(yǎng)脾肺腎之陰,為氣陰雙補之珍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