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吃炸油條。炸油條香脆可口,營養豐富。那么炸油條用什么面粉好?炸油條的面怎么和?下面小編將為大家解答,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炸油條用什么面粉好
油條,是中國傳統面食之一,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面食品,口感松脆有韌勁,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南北朝時期,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其所著的《齊民要術》中記錄了油炸食品的制作方法。天津稱油條為果子;安徽一些地區稱油果子;東北地區稱大果子;閩南福建等地稱油炸鬼;潮汕地區等地稱油炸果;浙江地區有天羅筋的稱法(天羅即絲瓜,老絲瓜干燥后剝去殼會留下絲瓜筋,其形狀與油條極像,遂稱油條為天羅筋)。
有明礬的油條用低筋面粉炸,無明的油條用高筋面炸。根據配方決定面粉的使用,什么面粉都可以炸、只不過起發的大小不同而以。油條的用面不要用筋力很大的特精粉,一般的二粉就可以,配比的方法是:如果10斤面粉的話,為,212,即:2兩鹽,2梁白礬,1兩堿(食用堿)。這樣的比例很實用。
揉面的過程是這樣的,先用適量的溫水將配料化開,然后加入面粉,先抄拌,然后將面揉搓成團,接下來的步驟要注意,雙手沾水將面團從一端拉起,疊壓到中央,就這樣不停的疊面,直到將面團疊入更多的空氣,餳一刻鐘后在反復的疊面,如此反復幾次,將面團放到案板上,待餳發到張力不是很大的時候,將其攤開,面團表面別忘記抹一點油,等餳發起來以后就可以下劑了,下劑也是關鍵,大小寬窄要適中均勻,下鍋后要不停的給它“翻身”,直到成為金黃色為止,記住,油溫過高里面不易成熟,而且表面會炸糊的,反之,就會太硬,沒有那種酥脆的感覺,所以,每個環節都很重要,當然,做上幾次就好了,這些并不是很難的。
炸油條的面怎么和
油條
原料:面粉500克礬12.5克面堿14.5——15克精鹽10——12克溫水370克
制作方法:
1、將白礬、食堿、精鹽放在器皿中,倒入溫水并將原料攪拌熔化以后,加入面粉用調制成較軟的面團待用。
2、然后,每隔20分鐘用雙手將面團搗制5分鐘,共搗4-5次,使面團表面光滑、柔軟即可放置,進行發酵,將面團放在刷過油的面板上,上面刷油,蓋上塑料布。
3、發酵約10個小時或更長時間,再用180℃-200℃的油溫將其炸制成表面金黃色,體積膨大,酥脆即成。
特點:表面金黃,體大酥松。
注意事項:
1、礬在面團中除要和堿中和以外,還起到使制品發脆的作用,若礬過多,制品發硬,發脆并發澀。因此,一般油條面團中,堿的用量都要超過礬。
2、面團中的堿,根據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冬天,堿要相應減少,夏天相應增加,這就要根據當地的情況靈活掌握啦。
3、礬堿面團一般用搗的方式和面,因為不好揉。因此,要多搗幾遍,以使面團中的礬堿和均勻,一般地說,搗幾下面團就會變得很艮,就要靜置一段時間再搗。這就是為什么到幾下就休息一會的原因。
4、面團要根據面粉的吃水量加水,總的要求是面團要軟一些。
5、面團發酵時間要夠長,因為,礬堿反應速度較慢,要有相應的時間才行。
傳統油條的危害(含明礬)
很多人都知道,油條吃起來又脆又嫩,是因為油條中添加了明礬和堿,明礬的其中一個主要成分是鋁,這就是油條“鋁超標”的直接原因。鋁過量攝入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危害,可使骨組織密度增加,骨質變得疏松;如沉積在大腦中,可使腦組織發生器質性改變,出現記憶力衰退,甚至癡呆;如沉積于皮膚,可使皮膚彈性降低,皮膚皺紋增多;影響兒童骨骼的生長,使兒童智力受到影響;如果是老年人多吃油條更容易引起老年性癡呆。無鋁油條是指在制作油條的時候,不用明礬和堿,采用其他膨松劑。
過多地食用加明礬的油條對身體是不利的。明礬中含有的鋁通過腸胃吸收,會在人體內沉積,過量就會對人體造成損害,輕者出現身體虛弱、抑郁、焦躁、記憶力減退等情況,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腎功能衰竭、尿毒癥,如果在腦內沉積過多還會出現癡呆和帕金森癥(老年性癡呆)。
如何辨別油條是否添加明礬
鑒別油條是否添加明礬超標,就是趁油條還熱的時候,掰開后,用鼻子大力的吸幾口,如果感到特別刺鼻,那就證明你目前吃的油條存在嚴重的明礬超標問題。
專家稱,添加了明礬以后油條會膨脹得很大,非常酥脆、表皮裂紋很多,有堿澀味,主要是明礬和堿的味道所形成。油條組織內部滲油很多,這主要是明礬油條裂紋多,容易滲油進去。顏色看起來就有點不正常,黃的發白,涼了以后有點發黑的感覺。這種油條不僅添加了明礬,而且用的都是問題油,如地溝油、老陳油等等炸出來的。
炸油條用什么面粉好?炸油條的面怎么和?以上就是相關介紹了,油條是生活中常見的小吃,味道香脆可口,營養豐富,老少皆宜。但對于食用上面要注意適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