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優勢顯著:
豐富的海洋資源:惠東縣地處南海之濱、大灣區之角,擁有惠州市較長的海岸線,海域面積達3200平方千米,海洋資源豐富,集“灘、巖、島”三大特色于一身,為海洋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過往成績與示范效應:2019年底,小星山海域獲批成為第五批海洋牧場示范區,同時,粵港澳大灣區流動漁民深海網箱養殖產業園也落戶惠東港口。這些示范項目為后續海洋產業的發展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科研攻關突破:
黃唇魚技術突破:2021年,惠東縣在全國率先攻克了“國寶級”黃唇魚人工繁殖世界性技術難題,截至目前,已成功繁育5萬多尾極其珍貴的仔一代黃唇魚幼苗,推動黃唇魚被列入“中國十大水產優異種質資源”名錄,為海洋生物保護和后續相關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大黃魚人工繁育成功:2024年初,惠東縣成功實現了南海硇洲族大黃魚人工繁殖規模化苗種生產。大黃魚按照地理種群和生態習性可分為三大地理種群,其中主要分布于廣東海域的硇洲族大黃魚野生優勢種群之前尚未進行產業開發,但具有體型修長、鱗片整齊、魚肉細膩、市場售價更高、更適應南海高溫氣候和深遠海大型網箱養殖等特點。
產業規劃與項目推進:
重點項目動工:中國黃唇魚種源保護與技術研究中心暨南海大黃魚種業創新基地項目被列為廣東省2024年重點建設項目并正式動工。該項目首期計劃投資1.8億元,重點建設種源保育中心和苗種培育車間,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繁殖黃唇魚50萬尾、南海大黃魚苗2000萬尾以上,5年內實現黃唇魚全人工繁殖規模化苗種生產,有力推動黃唇魚及南海大黃魚產業化養殖。
養殖基地建設:除了上述重點項目,惠東縣還計劃建設桁架式平臺深海網箱養殖示范基地,計劃投資4500萬元,建設2座3萬立方水體桁架式養殖網箱。項目達產后,預期年產優質海水魚約800噸,年產值約4800萬元。
配套設施與政策支持:
完善基礎配套:惠東縣成立現代化海洋牧場工作專班,全力推動海洋牧場相關在建項目建設。同時,在用地用海以及資金等多方面發力,推動項目盡快落地。圍繞《惠州市現代化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總體方案》,惠東縣將加快推進三大養殖功能區(貝類、甲殼類繁養區,石首魚原良種繁育區,深遠海養殖示范區)和“一條現代化海洋牧場配套產業帶”建設。
冷鏈物流與交易中心規劃:惠東縣謀劃打造水產品冷鏈物流園和惠東海產品交易中心,構建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完善漁港配套基礎設施,提升漁港防災減災和綜合服務能力,推動漁業產業與相關配套產業協同發展。
多產業融合發展:
海洋漁業與旅游結合:惠東在發展海洋漁業的同時,積極推進海洋文化旅游示范建設,如舉辦媽祖文化旅游節、國際馬拉松等活動,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端濱海旅游目的地,實現海洋漁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
探索“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模式:積極倡導養殖技術和養殖模式創新,利用海上風電場陣列間距空間建設海洋牧場,拓展深遠海養殖空間,探索新的海洋經濟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