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聰明點餐,優選菜品與商家。優先選擇口碑良好的正規商家,主動挑選蒸、煮、燉、白灼、清燉、快炒等烹調方式的菜品,例如選擇豉汁蒸魚而非干燒魚,清燉排骨而非糖醋排骨。盡量避免或減少選擇煎炸油膩(如炸雞、鍋包肉)以及明顯加糖的菜肴(如魚香肉絲、糖醋口味菜品)。下單時,務必備注“少油、少鹽、免味精雞精”等要求 。
2.注重搭配,彌補營養短板。外賣普遍蔬菜量不足,應有意識彌補。點餐時,素菜和肉的比例盡量達到3:1,或額外加單一份清水煮的蔬菜、菌菇沙拉。主食方面,可主動選擇雜糧飯、蕎麥面等全谷物主食,或請求減少精白米面的分量,吃一半留一半。進食順序上,可嘗試先喝點溫水,再吃蔬菜、蛋白質,最后吃主食,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波動 。
3.善用“外掛”與自備,提升飲食質量。出遠門或加班時,可隨身攜帶一些健康食物,如小西紅柿、黃瓜等新鮮果蔬,或無糖酸奶,替代高熱量零食。可以嘗試自帶一些洗凈的生菜、小番茄、甜椒等新鮮蔬菜,搭配高油鹽的外賣菜肴,增加蔬菜攝入量和清爽口感。如果覺得味道寡淡,可用蒜末、醋、少量醬油等自己調配蘸料,減少高油高鹽醬料的依賴。
4.嘗試簡單自炊,逐步減少依賴。無需一步到位,可以從設定小目標開始,比如每周自己動手做3頓飯。利用周末時間進行備餐,如燉一鍋牛肉分裝冷凍,工作日加熱即食;或洗凈切好部分蔬菜分類存放。善用廚房工具如電飯煲、空氣炸鍋等,可以簡化烹飪流程,制作一些如雜糧飯、快手菜等。從“外賣戰士”到“廚房新手”的轉變過程中,允許自己偶爾偷懶,平衡比極端更重要。
5.調整習慣,細嚼慢咽感知食物。吃飯時盡量安心坐在桌旁,避免邊走邊吃或盯著屏幕,每口食物充分咀嚼(建議每口咀嚼20次以上),這不僅有助于消化,也能讓大腦更好地接收飽足信號,避免過量進食。注意食物溫度,過燙的食物(超過65℃)建議放涼幾分鐘再食用。每天保證足量飲水,有助于身體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