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后,清朝政府經歷了資本主義列強的入侵,以及太平軍、捻軍的反抗,處于“內外交困”的境地。此時,胡氏子孫,敏銳地發覺以徽文化打造的徽商,因循守舊,總抱著孔孟、朱熹的典籍不放,僅靠傳統圣經、賢傳,不求開拓進取,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他們認識到徽州文化孕育了徽州商人,又是徽州文化扼殺了徽商。而此時的徽商,也漸漸由興盛逐步走向衰落。胡氏子孫不得不重新思考“胡玉美”企業的前途與命運,而借助西方的企業管理制度,在“胡玉美”推行家族企業的股份制,這是他們與時俱進的大膽創新。
1900年,在家、店分開的基礎下,胡氏家族兩大房各推出代表一人,由胡兆祥的孫子胡遠烈、胡遠勛共同負責店務,而且分工明確。大房代表胡遠烈,去過日本留學,因而專攻近代企業管理,掌管“胡玉美”的生產管理;二房代表胡遠勛曾擔任安徽太平府訓導,所以主管對外銷售。為確保家族股份制正常運行,高薪聘請店員出身、三代都在“胡玉美”幫工的方遵訓為大管事。方遵訓為人耿直、公道,胡家一般成員都懼他三分。他在“胡玉美”擔任大管事長達40年之久。其職責類似董事會聘用的總經理,專門負責店中日常事務,另設管賬一人,加強經濟核算,處理來往賬目。百年來,胡家在“胡玉美”主政的人物,一般只有1人,不超過3人,多數管事與分店負責人都是外姓。胡遠烈在用人上,寧可用有管理才能的店員、徒工,也決不隨意聘用族人。并規定家族任何人不得向店中支錢或賒貨,使家族股份制企業具有類似于法人的性質。生產、管理、財務、經營、事物等分設的部門,既相互協作,又相互監督,使財務獨立,不受家族長輩與權勢支配。
胡遠烈為進一步提高“胡玉美”產品質量,增加花色品種,他親赴日本考察釀造業,并三進四川,探求“天府辣醬”工藝,還從沿海引進種曲,改進蠶豆辣醬的配方。胡遠烈還采用安慶名醫金灌之的配制成周公百歲酒。此酒既有酒的醇香,又有健身功能,極為暢銷。他還在東門外購地10余畝,辟為“玉美園”,種植玫瑰、菊花、葡萄等配制各種果汁酒,還批量生產“胡玉美”食品,創制的墨子酥、香糟魚、酒醉螃蟹、油漬松菇等一批名特產品。
胡氏家族為企業發展,以文化先行,開始學習與研究西方的先進管理、科技、哲學與經濟學。六世胡遠浚是清代舉人,在1905年執教于安徽高等學堂時,就從事研究老子、孔子哲學與黑格爾、馬克思學術之比較,以及《資本論》。還有胡遠惠、胡子穆等7人,于1907年前后赴日本留學,學習企業管理與生物學等學科。他們同陳獨秀在1902年到1915年,曾四次去日本期間廣泛接觸,初步接觸近代西方資產階級的科學文化。
1928年胡遠烈病逝后,由胡氏家族股東董事會公推胡子穆繼任“胡玉美”總經理。民國十八年(1929年),胡玉美家族企業,由從東京高師生物系畢業的胡子穆,與大房胡國榮共同掌管。家族股東會公推胡子穆為總經理,實質就是家族股份企業,向股份有限公司轉化。胡子穆畢業于日本東京高師博物系,1917年回國,曾在武昌高師、安徽大學任生物學教授。他一到“胡玉美”上任,就與大管事方遵訓、技師代美章、王華山磋商振興企業的良策。他們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努力提高產品檔次,在醬園設立化驗室,用顯微鏡觀察、分析蠶豆醬的配方成份,調整種曲、紅曲的比例。他們還在配料中加入44°封缸酒,使蠶豆醬鮮味保持長久。
1930年,胡子穆擴大“胡玉美”的業務,以醬園為基礎,興建罐頭廠、制冰廠、糖果面包廠、酒廠、水作廠等,形成食品工業拖拉斯。他還買下胡玉美醬園隔壁的金氏房屋,擴建麥隴香商店(后來成為安慶名店),除經營糕點、海味等南貨外,又銷售上海“冠生園”、“太康”等食品,并在二樓開設冷飲室及“武陵酒家”招攬生意。
幾年后,胡玉美醬園就占領了安慶市場的大部分份額。東門有“胡永源”,西門有“胡廣源”、“胡永大”,南門有“和豐”,城中有“胡廣美”、“玉美貨棧”等支店8處,還在鄰縣建立代銷點10余處。1935年,胡子穆在剛剛落成的南京中央商場一樓租賃門面開設分店。接著又在漢口新市場、上海等地開辦支店及經銷處。另外,還加強與南昌“沈開泰”、南京“蔣復祥”、武漢“欣利”等一些老店的業務交往。他還利用“胡玉美”的麥隴香分店同上海“冠生園”、“梅林”聯合經商,溝通津、滬、寧、平、漢的商業渠道,形成縱橫交錯的網絡。此時的“胡玉美”進入鼎盛時期,資本200多萬元,成為我國較有影響的近代民族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