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張馳上觀智庫
茅臺不斷降價,高端餐飲收縮;但是觀察餐飲消費數據,在全國重點城市中,重慶、成都卻仍然保持了高增長,它們,憑什么?
▍人口基數:餐飲消費重要基石
今年1-5月,全國餐飲收入2.28萬億,同比增長5.0%。而重慶和成都勢如長虹,分別增長6.9%和5.3%,可謂是跑出了“獨立行情”。
為什么會這樣?
首先,重慶、成都,都是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的超大型城市,而且,還都是國內外知名的旅游城市,接待游客數量名列前茅。龐大的本地人口疊加外來旅游人口,構成了文旅、餐飲消費的重要基石。
▍產業機構:西部雙城更有韌性
重慶、成都的餐飲發展水平,和東部發達城市有較大差別,消費品類也完全不一樣。
從企業構成上來說,這兩地的小型餐飲企業、個體工商戶的占比,遠超東部發達城市;從消費品類來說,兩地以火鍋、川菜為主,其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比起其他正餐、快吃、小吃、團餐、西餐、日料等,都更占優勢。綜合來看,兩地的餐飲客單價要低于東部發達城市。在經濟下行周期,這樣的餐飲產業結構,自然韌性更強。
▍政府重視:區委書記帶頭下館子
當地政府為了促進消費,其重視程度和推廣力度之大,也堪稱表率。比如媒體報道,6月29日重慶市榮昌區委書記高洪波帶頭下館子。在今年初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上,這位區委書記還號召干部買新衣、下館子,帶頭消費、帶動消費、帶領消費。這位區委書記的行動,確實能給當地餐飲企業注入一針強心劑。
我也和上海本地的一位餐飲從業者聊了聊。她表示,餐飲行情和居民消費力息息相關。對于餐飲企業、特別是以宴請為主要業務的餐廳,現在要重點考慮如何優化經營、減少運營成本,同時滿足消費者對性價比、價質比不斷提升的要求。
也有專家表示,中國的很多高端餐飲其實遠未達到國際化的高端標準,在客戶服務、菜品、文化底蘊上,還有很多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