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的“2025中國餐飲城市行”廣州站暨《中國餐飲發展報告2025》新書發布會介紹,今年以來餐飲行業仍在經歷深刻的變革:商務宴請需求下降重塑餐飲消費結構,外賣補貼大戰加速渠道變革,智能技術深度滲透運營環節。
“餐飲行業在服務消費中舉足輕重,餐飲板塊是重要的抓手和切入口。”廣州市商務局市管一級調研員王小華表示,大灣區是中國餐飲創新的沃土。廣州不僅是美食地標,更已成為餐飲行業標準化、數字化、品牌化的策源地,為全國餐飲升級提供“灣區經驗”。接下來,廣州商務部門將錨定三大方向:持續擦亮“食在廣州”金字招牌、拓展國際美食版圖以及打造“美食+”活動矩陣。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執行會長譚海城表示,目前餐飲業正處于困難且關鍵的時期,接下來要如何促進消費、健康飲食、擦亮“食在廣東”金字招牌,廣東省餐飲協會將聯合全省6家產業鏈協會發布聯合倡議書,經征詢參會嘉賓意見后計劃于近日向省相關部門進行專題匯報。
紅餐網創始人陳洪波表示,今年是紅餐創立的第18個年頭,也是《中國餐飲發展報告》正式出版的第5年。作為關注餐飲、研究餐飲、從事餐飲必備的“紅寶書”,《中國餐飲發展報告》系列書籍連續4年暢銷,截至目前總銷量超6萬冊,觸達人數累計超60萬人。
紅餐網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樊寧介紹,目前餐飲行業呈現出5大發展趨勢:餐飲行業的連鎖化率與規模化程度持續提高;特色化、地域化餐飲逐步崛起;精細化運營已經成為餐飲品牌需要研究重要的課題;消費動能有待提升,消費者的餐飲消費整體偏保守;隨著餐飲行業競爭加劇,品牌力較強的餐飲品牌更能穿越周期。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餐飲新周期,組織力成為企業突破增長瓶頸的關鍵。如何重構組織力實現逆勢增長?
原華為人力資源副總裁吳建國直言,餐飲行業已經迎來新轉折點,企業要長期活下去,關鍵要靠強大的“組織力”。餐飲企業必須要在認知上升級,這三點非常關鍵:從規模增長到價值增長,規模增長的前提必須是顧客價值的增長;從先事后人到先人后事;從山寨模仿到組織創新。
深圳市烹飪協會會長劉永忠則認為,并非所有餐飲企業都需創新,應依企業基因判斷,順勢而為、適者生存,創始人基因會引導企業尋找適合的生存方式。
廣州市美食之都促進會會長、食尚國味集團董事長尹江波表示,今年陶陶居業績有所下滑但利潤未降,計劃新開4家門店,基于當下餐飲環境的變化和門店的業績表現,他總結了陶陶居開店的“3個6”模式,即600平方米、600萬投資、60個人工,以目標倒推拆解組織與成本。
廣東省食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半島餐飲董事長利永周認為,企業需重構經營結構、掌控成本,比如半島餐飲通過組建多環節生態體系實現成本掌控。
來源: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