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糧食防霉的一些重要途徑
編輯:杰杰 發(fā)布時間:2013/6/1
(一) 提高糧食質(zhì)量,增強抗霉能力。
切實保證糧食的干燥,純凈,完整,無蟲,無病,增強糧食的抗霉能力是的防霉基礎。
(二) 改善儲糧環(huán)境,防止霉菌擴大污染。
保持糧倉,器材,倉庫環(huán)境的清潔衛(wèi)生。不同質(zhì)的糧分開儲存。從而防止微生物的傳布感染。
(三) 控制生態(tài)條件,制菌防霉。
1 控制濕度和水分——干燥防霉糧倉內(nèi)的相對濕度保持在65%——70%以下,使糧食保持在與此溫度相平衡的安全水分界限之內(nèi),谷類糧食水分在13%—15%以下,豆類水分在12%—14%以下,油類水分在8%—10%以下。
2 控制溫度——低溫防霉可以利用自然低溫,在適當時機進行糧食冷凍,或冷風降溫,而后隔熱密閉保管。或者人工制冷,進行低溫冷凍儲藏。一般所說“低溫儲藏”的溫濕度界限為溫度在10—15℃ 以下,相平衡的相對濕度為70—75%,基本上可以做到防霉。
3 控制糧對氣體成分——缺樣防霉實踐證明,通過生物脫氧,或機械脫氧,使糧堆氧氣濃度控制在2%以下,或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到40——50%以上,對糧食微生物特別是多種儲藏真菌是有抑制作用的。
4 化學藥劑處理——化學防霉到目前為止,許多用于糧糧食上的殺菌劑和抑菌劑都不是很理想的。但一些殺蟲熏蒸劑,都有較強的殺菌力。例如,現(xiàn)在多用的磷化氫,就有很好的防霉效果。由于化學藥劑對糧食品質(zhì)和使用安全都有一定的負作用,一般不宜多采用。
國家糧食局成都糧食儲藏研究所儲藏工程中心長期從事我國的糧食安全儲藏研究工作,先后完成過許多國家、部省級和地方政府下達的各種糧食微生物生態(tài)學、糧食真菌毒素學、糧食防霉去毒的研究課題,開發(fā)、引進、研究出多種糧食防霉技術和防霉劑,為我國的糧食安全儲藏技術和糧食防霉技術作出了較大的貢獻。該中心目前擁有國內(nèi)較為完善的糧食微生物檢測研究手段,國際上進的真菌毒素快速分析儀器,對外開展糧油食品和飼料微生物衛(wèi)生指標、真菌毒素、糧食真菌的鑒定、魚粉摻假等項目的檢測服務。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