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籽儲藏技術
編輯:杰杰 發布時間:2013/6/1
常規儲藏常規儲藏是油菜籽在正常情況下的常用儲藏方法。新收獲的菜籽,應根據其含水量及當時當地的氣候情況,分別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處理,以保證油菜籽的安全儲藏。在菜籽的常規儲藏中應注意干燥降水,分批堆垛和分級儲藏等環節。
1、干燥降水。
干燥降水是油菜籽安全儲藏的關鍵措施。各地經驗證明,油菜籽的水分必須控制在9%以下,才能安全度夏。水分超過10%,在高溫季節就開始結塊,12%以上能霉變成餅。因此,對高水分的油菜籽應抓緊時間干燥降水。降水的方法以日曬為主,烘干為輔。
油菜籽吸濕容易,散濕也快,晴天出曬,薄攤勤翻,一天可降水5%左右,而且不影響出油率和發芽率,降水后油菜籽的質量優于烘干的。日曬時,應先將曬場曬熱,然后鋪放油菜籽,在曬場未熱前,避免“冷輔”,降水后也要避免熱入倉,以防造成上下層菜籽散濕不均勻,形成較明顯的水分梯度,影響降水效果及入庫后的儲藏穩定性。
有條件的地區,在不具備日曬的情況下,應及時烘干。油菜籽雖然比較耐高溫,但烘干溫度不宜太高,要根據各種烘干機的性能適當控制出口料溫,否則溫度過高,甚至將籽粒烘焦,影響出油率。因此,采用機械烘干降水時,應嚴格控制回熱的溫度(一般熱風溫度不宜超過80--85℃),以免影響油菜籽的質量,降低出油率。對水分在13%以上的油菜籽,可以烘干三次,第一次降水6--8%,第二次降水4--6%,第三次降水3--4%,這樣烘干能獲得良好的降水效果,并保持油菜籽質量。
無論曬干或烘干的油菜籽,都必須及時攤涼或通風使其充分冷卻后才能入倉儲藏,否則堆內積聚的高溫會使油菜籽胚芽部分的油溢出,附在籽粒表面,既不利繼續降水,又不利于籽粒內部的積熱散發,往往導致料堆溫度過高而促使脂肪分解,降低出油率與發芽率。只要烘干油菜籽時,掌握好烘干溫度,而且烘后立即冷卻,對其含油量基本無影響。
2、分批堆垛。
輪流入倉是降低入庫油菜籽堆垛溫度的有效措施。其具體作法是,將當天收購(或接收)的油菜籽分別裝入數座倉房或數個堆垛,一次堆積的高度不宜超過0。5--1m,隔2--3天后再繼續裝入油菜籽增加堆積高度,直到堆成垛為止。這樣輪流入倉,由于每天入倉油菜籽的堆積低,散熱快,有利于減少堆內濕熱的積聚,因而堆垛的溫度比一次入倉更低。據江西省波陽縣和安微省全椒縣糧食局試驗證明,分批堆垛儲藏的油菜籽,其堆垛溫度比一次入倉的低4--5℃,而且上、中、下層溫度較為均勻,是在沒有機械通風條件下降低油菜籽堆垛原始溫度的有效方法,如能在入倉后再及時翻動堆面通風散熱,可以迅速將堆垛溫度降至與氣溫持平,縮短油菜籽受高溫影響的時間,故有利于安全儲藏并能較好地保持質量。
3、分級儲藏。
新入庫的油菜籽,可根據水分的高低劃分等級,分別進行處理。水分在9%以下的菜籽,適于較長期的保管,一般在7月底以前不致發熱霉變,可以陸續進廠加工,如為散裝儲存,堆高以1。8--2。5米為宜;包裝可碼12包高。水分為10--12%的菜籽,不能立即進廠加工,應加強檢查只能作短期儲存1--2個月,應抓緊時機降水干燥,將水人降至9%以下,再進廠加工。水分在12%以上的油菜籽屬于危險油料,隨時可發生發熱、霉變、生芽,應盡快出曬或烘干,或采取應急措施進行處理,如留作種用的,則應選擇水分在8%以下的油菜籽包裝堆放,堆高不超過6包,以利于品質保持。
4、壓蓋防潮。
是防止菜籽在儲藏期吸濕的存放方法,常用麻袋進行壓蓋防潮,其過程一般為在春季多雨季節,用干燥無蟲的麻袋覆蓋在菜籽堆表面,遇到晴天及時將覆蓋的麻袋取出曬干,待冷卻后再覆蓋在菜堆上。如此反復蓋袋、曬袋,即可防止油菜籽吸收外界水分,保證上層油菜籽不吸濕返潮。安徽省全椒縣和江西省波陽縣糧食局經驗證明,采用蓋袋防潮的方法保管油菜籽,其水分比未蓋袋防潮的低0。6--1%,有利于確保油菜籽安全儲藏。
高水分油菜籽的應急儲存油菜籽每年大都在5月底6月初收獲,由于時間緊(收獲太遲則角果開裂,種子散落,造成損失,并影響下茬插秧),數量大,又正值梅雨季節,因此有時不得不在雨中搶收。搶收的油菜籽,水分大都在20%以上,如果不能立即干燥降水,必須采取應急措施處理。
儲藏高水分油菜籽有效的措施就是密閉,常用密閉方法有兩種,一種稱磷化氫化學密閉,另一種是自然缺氧密閉。實踐證明,采用兩種密閉方法處理高水分油菜籽,雖然對品質略有下降,但可以保持油菜籽在2--3周內不發熱、不生芽、不霉爛,從而能贏得時間,等待時機,出倉曝曬。因此,這種方法是連續陰雨時的一種臨時性的緊急搶救措施。
化學儲藏法就是用塑料薄膜嚴格密封油菜籽堆,并在堆內施放適量的磷化鋁(施藥9--12g/m3),一方面利用微生物與油菜籽本身的呼吸作用消耗堆內的氧氣,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最終達到缺氧狀態;另一方面利用磷化鋁釋放的磷化氫殺滅霉菌或抑制其繁育,以制止油菜籽發熱、生芽和霉變,使已經發熱的油菜籽能迅速降低溫度,已生芽的則會快速萎縮,停止生長,從而使油芽籽在2--3周內基本保持穩定狀態。采用化學儲藏后,磷化氫氣體93%以上被油菜籽吸收,其余的則被麻袋、水汽吸收,故油菜籽堆內的塑料薄膜內空間的磷化氫氣體會迅速消失。磷化氫被油菜籽吸收后,能使菜油的含磷量增加,但卻不以磷化氫的形式存在,所以加工的油脂中并無殘毒,經過堿煉、脫磷處理,這些磷化物可以除去,因而不會影響油脂的食用價值。
自然缺氧儲藏法是用塑料薄膜或大水缸、水泥池等容器嚴格密封油菜籽堆,利用微生物與油菜籽本身呼吸作用消耗堆內的氧氣,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最終達到缺氧狀態,以抑制油菜籽與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制止油菜籽發熱、生芽和霉變。采用自然缺氧儲藏法儲藏水分20%的油菜籽,保管時間一般不宜超過15天;儲藏水分25%的,一般不宜超過10天;儲藏水分30%的則不宜超過7天。
另外在油菜籽密閉儲藏中還要注意:
油菜籽密閉儲藏能否持續有效,關鍵在于密閉程度。因此,在密閉前要仔細檢查容器和塑料薄膜,如有裂縫和破洞,容器可用報紙糊封,薄膜可用粘合劑或橡皮膏補好。在密封過程中,要勤檢查,發現新的漏洞要及時修補,用于密封的報紙要經常保持濕潤,防止干裂漏氣。
油菜籽密封后,塑料薄膜和容器內很快缺氧,并充滿二氧化碳,對人有窒息致死的危險。因此,在密閉過程中和啟封時,嚴禁工作人員進入薄膜內檢查,并應在薄膜全部開啟,充分通風之后才能搬運油菜籽,以確保安全。在密閉過程中,油菜籽水分并未降低,霉菌和油菜籽的生命活動只是暫時被抑制,一但啟封供氧,霉菌和油菜籽,在天氣轉晴啟封曝曬時,必須充分估計出曬能力,切實做到曬多少拆多少,隨曬隨拆,當天曬完。
總之,油菜籽的儲藏主要以干燥常規儲藏為主,最好經干燥,除雜入庫,對于水分在9%以下的安全油菜籽在儲藏期間應注意防潮、生蟲、發熱、酸敗,加強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以免發生霉爛事故。對于無條件干燥的高水分菜籽,必須及時處理,采取應急密閉措施,做短暫儲存,等待時機,干燥降水,才能確保安全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