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糧食的合理搭配讓你有個好身體
編輯:薇薇 發布時間:2013/6/15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更加的重視自己的健康。生活是很大的一門學問,你又弄懂多少?生活中米飯是我們的主食,可是單純的吃大米久了很多人就會對白乎乎的大米飯有膩的感覺。其實長期吃大米飯也會讓你吃出富貴病的。今天我們分享一下如何正確的餐飲搭配。
五谷雜糧是個“大家族”,諸如有秈米、秫米、小米、玉米、蕎麥、黑豆、蠶豆、紅豆、綠豆及甘薯等等。椐養分學家剖析,五谷雜糧比起精制的面粉和稻米,其養分價值更高,并具有防癌抗癌之功效。已經流傳1000多年的日本長壽五谷飯就是由大米、小米、紅豆、麥子和大豆混雜煮成的,它的養分價值要比由單一谷物煮的飯高5倍。
玉米養分學家研討創造,玉米中脂肪、磷元素、維生素B2的含量居谷類食品之首,其中脂肪含量為面粉、大米的1倍多,胡蘿卜素的含量更是面粉、大米所瞠乎其后的。玉米中含有亞油酸和維生素E,能使人體內膽固醇水平下降,從而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玉米中含鈣質較多,而缺鈣是引起高血壓的主要原因;玉米中含有豐盛的曲谷胱甘肽,是一種抗癌因子,它能促使人體內的致癌物資排出體外;玉米所含的豐盛纖維素能增進腸蠕動,縮短食品通過消化道的時間,減少有毒物資的吸收和致癌物資對結腸的刺激,因而可減少結腸癌的發生。
小米科學剖析表明,每500克小米含蛋白質9克,脂肪3。1克,粗纖維1。6克,維生素B20。1毫克,維生素A17微克。吃小米,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防病往恙。據《神農本草經》記載,小米有養腎氣、除胃熱、治消渴(糖尿病)、利小便的療效。夏天喝小米粥,消暑解渴的成果極佳。
高粱米自古有“五谷之精”、“百谷之長”的美譽。高粱米制成的各式食品,均以軟滑香糯的特點而備受青睞。高粱米進藥可防治多種疾病,據《本草綱目》記載,高粱米性味平微冷,具有涼血、解毒之功。以高粱米加蔥、鹽、羊肉湯煮粥連食,可治陽虛盜汗。常喝高粱米粥,可治積食等消化不良癥。取高粱米進鍋炒香,往殼磨粉,每次取適量調服,是治療小兒消化不良的良方。
燕麥又名雀麥、野麥,它的養分價值更高。燕麥中的脂肪含量是大米的4倍,白面的5倍,人體必須的8種氨基酸、維生素E的含量也高于大米和白面。養分學者創造,燕麥面湯是產婦、嬰幼兒、慢性疾病患者的食療食養佳品。養分學者創造,燕麥還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的理想食品。它含豐盛的亞油酸,可占全部不飽和酸的35%~52%,對糖尿病、脂肪肝、便秘、浮腫等有幫助療效,對中老年人增進體力、延年益壽大有裨益。
近些年來,抗癌專家創造五谷雜糧中一般都含有抗癌物資。美國癌癥研討職員在動物試驗中證實,黃酮可在遏止結腸癌、肺癌、食道癌中起一定作用。味道苦澀的蕎麥含維生素E,能使腦細胞免受損害,從而掩護肌體的健康,延緩朽邁過程。
粗雜糧還能夠預防中風。據《內科學雜志》報道,美國一項長達12年的研討表明,大量食用全谷物食品(粗糧),可使患中風的危險性顯著下降。1984年~1996年,美國哈佛大學對7萬多名年紀在38歲至63歲調查前沒有患糖尿病、冠心病、中風或其他心血管病的護士進行健康調查。成果表明,與天天食用不到半片全麥面包或等量全麥食品的婦女相比,食用粗糧多者(相當于天天吃2至3片全麥面包),患缺血性中風的可能性低30%~40%,即使是天天把1份食品換成粗糧,也會顯著有助于下降患缺血性中風的危險。
此外,粗雜糧還有利于節制糖尿病。近年的研討表明,進食粗雜糧及雜豆類后的餐后血糖變更一般小于小麥和普通稻米,利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節制。目前國外一些糖尿病膳食領導組織已建議糖尿病病人盡量選擇食用粗雜糧及雜豆類,可將它們作為主食或主食的一部分食用。糖尿病的并發癥多為心血管病,節制與預防糖尿病,也就大大減少了罹患心血管病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