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是國人和老外都非常喜歡吃的一項美食,各種口味都有,也飽含著當地的文化的特色。你們冬天都吃什么鍋底呢?麻辣鮮香?還是清湯寡水?但不管是怎么吃,吃什么,都應該要吃的健康,火鍋的正確吃法,你知道嗎?今天小編帶你去了解冬季吃火鍋選什么鍋底健康?
火鍋的正確吃法
如果喜歡喝火鍋湯(如雞湯等)應趁早,主要是為了減少脂肪、鹽、嘌呤、亞硝酸鹽等的攝入;
先吃點主食,一般情況下,土豆、山藥、紅薯等都可以作為主食,主要是為了保護腸胃,同時增加飽腹感,防止后面吃太多肉;
其次是肉禽蛋海鮮類等,應以新鮮的、脂肪含量低的魚蝦、牛肉、鵪鶉蛋等為主,各種肉丸子、火腿腸、內臟等則盡量少吃;
肉類吃了1/3后就開始放蔬菜、菌藻類和豆制品,而不是等到肉類都涮完了再吃。建議蔬菜不要燙太久,一方面能更好地保存營養,另一方面是減少油脂的吸附,如果鍋面上有比較多的浮油,應先舀掉再放蔬菜,如果是鴛鴦鍋,則最好放在白湯那鍋。
冬季吃火鍋選什么鍋底健康
選擇什么樣的鍋底?清水或清湯鍋底最好
老北京的涮鍋湯底就是白水,里面加一點蔥、姜、海米、香料,沒有添加油脂,這樣的湯底幾乎沒有熱量。清湯中會有一些油脂,但一般不是太多。
而麻辣紅湯雖然味道濃郁,但里面的油脂含量非常高。而且我親眼見過很多紅油鍋底在室溫下是凝固狀態的,這說明一方面油脂可能被反復使用,另一方面其中飽和脂肪的含量過多。這樣的鍋底,是不宜吃的。
如果喜歡吃辣,可以選擇在蘸醬里加入少許辣椒油,既能吃到辣,也不會脂肪攝入過高。
哪些人不宜吃滋補火鍋
專家提醒,一般不建議小朋友吃過多滋補類中藥火鍋,吃太多容易引起上火。再者,小朋友胃腸功能弱,吃火鍋對胃腸有一定刺激,容易引起胃腸道不適的癥狀。
還有一些人如患有高血壓病、慢性咽炎、口腔炎、胃病、潰瘍病、皮膚病、痔瘡、肛裂、經常流鼻血、牙齦出血者以及屬于陽熱體質者最好忌食含有溫熱類滋補中藥的鍋底。這類人群建議選擇清淡的鍋底,太咸、太油的都別選擇。
冬季吃火鍋按體質來選擇
1、陽虛體質
典型癥狀:平素畏寒喜暖、四肢倦怠,最典型的是舌淡、舌頭上有齒印。
健康鍋底:巴戟天、覆盤子、枸杞、紅棗加清湯。
配菜
肉類:推薦溫補的雞肉或羊肉。
青菜:茼蒿、韭菜和洋蔥,如果吃寒涼的奶白菜,可以加點姜去寒氣。
2、陰虛體質
典型癥狀:個體偏瘦,面容無華,經常口渴、喉嚨干、容易失眠、頭昏眼花。
健康鍋底:淮山、玉竹、沙參、枸杞子加清湯。
配菜
肉類:水魚或龜,滋陰佳品。
青菜:芥菜、蘿卜、蓮藕、萵筍、芹菜,這類苦味蔬菜可以起到滋陰降火的功效。
冬季吃火鍋四種飲料最適合
1、碳酸飲料
雖然它們除糖分外,含其他營養成分很少,但其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助消化,并能促進體內熱氣排出,產生清涼爽快的感覺,補充水分的效果也較好。
2、果汁飲料
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可刺激胃腸分泌、助消化,還可使小腸上部呈酸性,有助于鈣、磷的吸收。但控制體重的人和老年人、血糖高者要注意選用低糖飲料。
3、蔬菜汁、乳品和植物蛋白飲料
如酸奶、杏仁露、椰汁、涼茶等,適合有慢性病的人和老年人。
4、酒類
吃火鍋時,最好喝點白酒或葡萄酒,可以起到殺菌、去膻的作用,最適合涮羊肉時吃。
在果蔬汁的選擇上,蘋果汁、橙汁、番茄汁、芹菜汁、黃瓜汁都不錯。對于一邊吃涮鍋一邊喝酒的人來說,開涮前不妨喝點酸奶或植物蛋白飲料。喝酒和吃辣都會刺激腸胃,提前喝點酸奶就能給胃腸道黏膜加個保護傘。酸奶中的乳酸菌還能減弱一些有害菌在腸道中產生的毒素,預防因火鍋的油膩以及其它因素引起的腹瀉、腹痛等。
火鍋的正確吃法,冬季吃火鍋選什么鍋底健康?我們還是要一定程度的了解的!天氣越寒冷,很多人就更愛吃火鍋了,熱騰騰的火鍋讓人心情愉悅,再搭配冰涼的飲料就更完美了,當然火鍋的食用禁忌、正確的吃法順序還是很值得注意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