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泉縣:“小干菜”做成鄉村振興“大產業”
近年來,拜泉縣依托北緯47°世界“黃金”種植帶地理優勢和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大力發展干菜特色產業。以淑媛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依托,打造出勤儉村“整村”種植試點,以點帶面推進干菜產業發展。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建起了“鄉村振興微工廠”,合作社干菜日加工量由0.25噸提高至1.5噸。目前,微工廠有工人13人,村民忙完農活后可到微工廠加工干菜,從普通村民變成“打工白領”。
為拓寬銷售渠道,在勤儉村“鄉村振興微工廠”、縣電子商務孵化中心分別設立了干菜展廳和電商直播間,著力強化干菜品牌設計,打造出“八拜粘”大黃米豆包、“干戀情”系列干菜、鶴泉土雞蛋等特色品牌,產品暢銷北京、江蘇等多個省份,帶動脫貧戶47戶100人,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縣委、縣政府明確了干菜產業發展以“合作社+基地+農戶+電商+品牌”的運營模式,將干菜產業納入縣域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成立干菜產業發展服務專班推進干菜產業鏈供應鏈建設。2023年,全縣已建成干菜產業原料種植基地9處422.1畝,全年可生產加工脫水豆角、茄子、胡蘿卜、馬鈴薯等干菜及豆包等產品10萬斤,實現銷售收入300萬元。
鐘山縣:英家大頭菜種植超5000畝,年產值約3億元
歲末寒冬,適逢大頭菜的采收季節,鐘山縣英家大頭菜產業示范區內一片忙碌景象。清塘鎮英家大頭菜產業發展歷史悠久,其腌制、糖化、貯存工藝傳承了四百多年,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產出的大頭菜香氣濃郁,品質優于同類產品。今年,鐘山縣大頭菜種植面積超5000畝,全產業綜合年產值約3億元。
在廣西中盈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頭菜加工車間,腌制晾曬過的大頭菜歷經清洗、篩選、切塊、調味等多道工序,加工成為美味的即食蔬菜包、罐裝大頭菜,通過精深加工模式提升了經濟附加值。近年來,鐘山縣充分發揮特有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堅持標準化種植、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和品牌打造,引進培育中盈公司、錦茂公司等一批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大頭菜產業,構建了更加完善的產業鏈,不斷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壯大。
縉云縣:打造菜干產業“新高地”
縉云菜干又稱“梅干菜”,是制作傳統美食小吃縉云燒餅的“靈魂”原料。近年來,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深入開展質量提升強企行動,打好菜干品質升級戰,聚焦菜干產業集群,積極探索發展新思路、新辦法,有效促進企業迭代升級。截至2024年5月,縉云縣芥菜種植面積達1.5萬畝,菜干年產量達6750噸,年產值達1.026億元。
縉云縣市場監管局聯合相關部門和專家成立調研小組,開展菜干風險監測活動,查明外源泥土粉塵帶入、晾曬方式不當為主要污染途徑,并制定了《縉云菜干小作坊生產加工規范》等標準規范和《菜干團體標準》。還積極扶持菜干企業向智能化管控轉變,實現菜干生產加工全程機械化、智能化。同時,不斷推動菜干產業鏈的延伸和融合,促成企業合作,打造地方特色產品,形成更完整的產業生態系統。目前,促成食品生產企業簽署合作協議2份,創立菜干相關品牌2個,研發菜干產品3個。
集賢縣:鄉村“微工廠”成致富“大舞臺”
集賢縣依托寒地黑土帶核心區區域優勢和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在腰屯鄉明星村發展干菜產業。良農蔬菜加工有限公司收購村民的“小園菜”,經過摘菜、揀擇、洗菜、切菜、烘干、封口、包裝等工序,將新鮮蔬菜加工成干菜。
公司每天用工二十人以上,多為村里的婦女,她們忙完自家活后就來打工。腰屯鄉明星村以良農蔬菜加工有限公司為龍頭,盤活全村328戶村民庭院、激發近15萬平方米“小菜園”生產潛力,全力發展干菜產業,預計今年加工鮮菜60多噸,產出干菜1萬多斤,實現產值50萬元,村集體增收10余萬元,帶動村民增收30多萬元。縣電商服務中心全力拓寬干菜銷售渠道,把明星村干菜納入到集賢縣“集臻之品”鄉村品牌,在縣電子商務孵化中心設立干菜展臺,還把產品帶到哈洽會等大型展會上推向全國,目前干菜產品已暢銷北京、江蘇等多個省市,每天銷量都在百單以上。
甘肅環縣:黃花菜產業發展迅猛
甘肅環縣氣候適宜,土壤肥沃,為黃花菜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縣種植面積達5萬多畝,年產值約5億元,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增收的“金花花”。當地成立了多個黃花菜專業合作社,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收購服務,解決了農戶的后顧之憂。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環縣的黃花菜不僅在國內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還逐漸走向了國際市場,形成了集種植、生產、加工和線上線下銷售為一體的特色黃花菜產業鏈,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小小的黃花菜成為了當地的“金色產業”,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