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白水羊頭,外地人可能不太熟悉,但老北京人肯定對其并不陌生,即便沒有吃過的也肯定聽說過。
白水羊頭是京華十大名吃,切成薄片的羊頭肉,質地軟爛又筋道,脆嫩又細膩,味道濃厚醇香,沒有膻腥氣,每一口都讓人回味無窮。羊頭獨特的口感再搭配特制的椒鹽,在愛吃的人眼中,是山珍海味也比不上的。
北京做白水羊頭的館子其實不算多,其中比較出名的一家是李記白水羊頭,已經有百余年的傳承了。李記白水羊頭的門匾是書法家劉炳森先生寫的,對聯是老舍的夫人胡絜青題的,這兩位當年都是李記的食客。
白水羊頭的烹飪只用一桶白水、一鍋羊頭,但往往越是簡單的食材越考驗廚師的功力,尤其是羊頭這種腥膻味重的食材。
李記做白水羊頭選擇的是四六口的羊(“口”指羊牙齒的對數,用于判斷羊的年齡),這個年齡段的羊肉質軟嫩適中,既不會因太老而煮不爛,也不會因太小而喪失肉香味。在處理羊頭時,還必須在冷水中浸泡12小時以上,期間要換四遍水,以保證羊頭中殘留的血紅蛋白沖洗干凈,祛除腥膻味。
煮好的羊頭得會切,切出來的肉片得有肉、有筋、有皮,所以下刀的坡度得越坡越好,這樣切出來的羊頭肉才能保證又薄又完整,入嘴該嫩的嫩、該彈牙的地兒彈牙。
白水羊頭上桌前的一步就是撒椒鹽。李記的椒鹽也是專門研制的秘方,由七味中草藥先烤再磨,再加上小茴香、花椒和炒熟的鹽制成。撒上椒鹽的白水羊頭,入口先吃到的是濃郁的咸香,然后才是綿長的肉的本味兒。
撒椒鹽的器具,是李記白水羊頭的招牌——牦牛角。一來能防止受潮,二來牦牛角也有藥用價值,三來拿牛角撒椒鹽的架勢十足,充滿了儀式感。
吃白水羊頭的搭配是一盤羊頭肉再加上一碗口味鮮香醇厚、湯體濃稠的羊肉汆面。李記白水羊頭的羊肉汆面用的是六必居的原釀醬油。
六必居原釀醬油,采用脫脂大豆,經過浸泡,高溫蒸煮后加入經炒制、壓片的小麥,經過72小時控溫制曲,加入鹽水后轉入室外發酵罐,經過六個月到十個月的自然發酵后,經過壓榨,過濾后精制而成。
該產品醬香濃郁,味道鮮美,滋味醇厚,主要用于蘸食和涼拌,適用于追求醬油本味和關注健康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