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參上火嗎?說到一個食物上不上火,首先要看它是熱性的還是涼性的。沙參是有北沙參和南沙參之分,是常見的中藥之一。不少人有這樣的疑問:沙參上火嗎?沙參是熱性的還是涼性的?其實沙參是“清補涼”中的藥材之一,吃了不上火還能滋陰降火!
沙參特性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
歸經: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主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痹;津傷口渴。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15-30g,或入丸、散。
藥用宜忌:風寒咳嗽禁服。
《本草經集注》:惡防己,反藜蘆。
《本草經疏》:臟腑無實熱,肺虛寒客之作嗽者,勿服。
沙參上火嗎
沙參是廣州人十分熟悉的“清補涼”中的藥材之一,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之功,適用于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癥,及溫熱病熱傷胃陰或久病陰虛津虧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紅少苔、大便干結等。
沙參上火嗎?吃沙參不但不會上火,還能滋陰降火!有時降火的方式不是一味清熱,更要注重養陰。可以在上火的頭一兩天,適當用清熱解毒的藥物,后期則注重用養陰的藥物。沙參能養肺陰,清肺熱,祛痰止咳,治虛勞發熱,陰傷燥咳,口渴咽干。
1、肺燥陰虛,干咳痰少,咽干鼻燥者,可與麥冬、玉竹、貝母、杏仁等配伍,以潤肺止咳。
2、常用于熱病后期胃陽不足之口渴舌干、食欲不振等癥,臨床多與生地、石斛、麥冬等配伍,以清熱養胃生津。
3、若胃陰不足,脘部酌痛,嘈雜似饑者,則可與麥冬、白芍、甘草等同用,以養陰生津止痛。
4、胃陰虛兼見肝腎陰虛,肝氣不舒,癥見脅痛脘脹,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紅少津者,可與麥冬、生地、枸杞子等并施。
北沙參更滋陰,南沙參更補氣
沙參有南北之分。中藥處方中如果不加說明,沙參即指北沙參。據古代文獻記載,前人所用沙參,系南沙參。至清代載有沙參分南、北兩種。一般認為兩藥功效相似,均屬養陰藥,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
然南沙參又稱大沙參、空沙參,其形粗大,質較疏松,功效較差,專長于入“肺”,偏于清肺祛痰止咳;北沙參,又稱北條參、細條參,其形細長,質堅疏密,功效較佳,專長于入“胃”,偏于養陰生津止渴,說法各異。
北沙參和南沙參相比,滋陰方面北沙參略強于南沙參,而南沙參補氣祛痰的作用更勝一籌。
北沙參尤其適用于有干咳、少痰、咽干、口燥、手足心熱、便秘、舌苔少等表現的肺陰虛咳嗽的人群使用,配制藥膳時可以與南北杏、川貝、百合等一起使用。此外,北沙參還具有養胃陰、清胃熱、生津液的功效,適合有胃脘隱痛、干嘔、舌紅少苔的胃炎、胃潰瘍等胃病的人群食用,也適用于久病后伴有口干、消瘦、舌紅、少苔、大便干結等癥狀的人群食用,這時可以配合石斛、麥冬等一起配制藥膳食用。
中醫認為南沙參與北沙參作用類似,都有養陰清肺的功效,但南沙參的效力比北沙參稍低。《神農本草經》認為南沙參“補中、益肺氣”,適合于脾胃虛弱的人群食用,可以配合淮山、扁豆、玉竹、谷芽等一起配制藥膳食用。
北沙參的副作用
臨床觀察北沙參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副作用。長期服用也沒有明顯副作用。劑量過大,可能有胃不適和滑腸。對辨證為脾虛濕滯證的患者不宜使用。風寒作嗽及肺胃虛寒者忌服。中寒便溏者禁服。痰熱咳嗽者慎服。
沙參上火嗎?沙參是熱性的還是涼性的?看了以上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具體的詳情了吧?沙參是寒性的,因此不會上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