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正在深度重塑餐飲市場格局。從單純的流量分發平臺,這些科技企業開始向餐飲供應鏈深處滲透。京東推出七鮮小廚,美團啟動浣熊食堂,兩大平臺以截然不同的模式切入餐飲基礎設施建設。這場變革不僅改變著消費者的用餐選擇,更在重構整個行業的底層邏輯。
平臺深度介入餐飲供應鏈
京東七鮮小廚采用自營模式,投入百億資金打造"合營廚房+菜品合伙人"體系。門店不設堂食區域,僅支持外賣與自提服務。現場配備多臺全自動炒菜機器人,由少量工作人員進行監管。店內安裝高清攝像頭,炒菜過程同步直播至京東App。目前推出的菜品以中式快餐為主,定價區間為5-30元。
京東計劃3年內建設超1萬家七鮮小廚門店。通過標準化流程和集約化運營,壓縮傳統餐飲的租金、人力成本。菜品合伙人享受銷售分成,可獲得100萬元保底收益。這種模式將分散的餐飲小店升級為集約化工廠,用數據和規模重構行業成本結構。
美團浣熊食堂則采用平臺生態模式。美團提供場地和基礎設施,餐飲商家"拎包入駐"即可參與運營。商家按照透明開放原則進行改造,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后可入駐。美團計劃未來3年在全國投資建設1200家浣熊食堂。
浣熊食堂以"全程可視可追溯"為運營原則。商家完成清潔后,現場圖片被記錄在"食安日記"并上傳至平臺。消費者可跨店組合下單,騎手與訂單密度實現共享。這種模式強化了平臺的基礎設施屬性,而非直接參與餐飲制作環節。
中小商家面臨機遇與挑戰并存
全國餐飲相關企業存量超過1600萬家,餐飲市場門店超過800萬家。地理位置分布分散的特點,為平臺集中化改造提供了空間。平臺用"自建或控股中央廚房+品牌拎包入駐"模式,推動分散的小店經濟向"類連鎖化"發展。
對中小餐飲商家而言,這種變革帶來雙重影響。積極方面,平臺提供流量、供應鏈、數字化工具等資源支持。商家可以降低開店成本,獲得更多曝光機會。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也為特色餐飲創造了發展空間。
挑戰同樣明顯。傳統夫妻店因租金、證照、流量全面劣勢可能被擠出市場。平臺控制加強可能導致品牌稀釋、傭金上漲、競爭加劇。市場結構將呈現"平臺系—頭部連鎖—小微獨立"三層金字塔格局。集中度的跳躍式提升,相當于一次性投放幾十萬個"共享門店"。
中小商家需要在新環境中尋找生存策略。利用平臺資源作為"放大器",同時建設私域會員作為"壓艙石"。通過數據驅動產品迭代,用輕資產模式實現復制擴張。在標準化與個性化之間找到平衡點,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適應平臺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