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餐飲大數據研究與認證機構NCBD(餐寶典)發布“2025武漢餐飲標桿品牌”榜單。榜單面向總部在當地的連鎖餐飲品牌,基于企業實力、本地門店數量、消費者滿意度、好評率、差評率、門店存活率等指標,結合分析師評價綜合得出。
經過評審,最終共有16個品牌上榜,分別是:肥肥蝦莊、靚靚蒸蝦、U你·湖北家宴菜、肖記公安牛肉魚雜館、來菜·湖北頭牌藕湯、艷陽天、湖錦酒樓、鑫小城故事、火瀑椒麻火鍋、潮牛壹號鮮牛肉火鍋、紅鼎豆撈、爺爺不泡茶、蔡林記、茶港·點心·啫啫、仟吉、流浪泡泡·破破爛爛的烤肉店。
1
武漢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2025年2月13日,中國政府網發布關于《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明確了武漢的四個定位:湖北省省會,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這一組定位再度彰顯了武漢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武漢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譽,能夠高效地連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西部廣闊腹地、南部珠三角經濟圈和北部京津冀都市圈,是全國性的物流集散中心。截至目前,武漢已投入運營的高鐵站有4座,另有4座高鐵站在建設與規劃中?梢哉f,在中國主要大城市中,武漢在地理位置和交通樞紐方面的綜合優勢是極其突出的。
獨特的地理條件決定了武漢人的飲食風格南北交融、東西雜糅,比如,武漢明明是南方城市,熱干面卻成了它的代名詞。同樣地,武漢的餐飲包羅萬象、兼容并包。本次NCBD(餐寶典)評選出的16個標桿品牌,就分屬8個不同的品類,既有小龍蝦、面館和湖北菜,也有火鍋、烘焙、茶飲、烤肉甚至粵菜。在武漢,你還能見到全國各地的美食在此薈萃,一些在廣州見不到的北方大品牌,在這里都能輕易見到。
△圖自餐寶典
武漢又稱“江城”,長江、漢江穿城而過,市內擁有大量湖泊,水資源充沛,水產豐富,盛產魚蝦蟹、蓮藕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武漢蔡甸區是“中國蓮藕之鄉”,種藕歷史可追溯至1000多年,蔡甸藕外看肥又長,里看白又嫩,在宋朝就已是貢品。如此富饒的物產,讓武漢誕生了大量主做魚蝦和藕湯的餐廳。
武漢還有一個特點,連北京、上海都比不過它,那就是大學生多。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武漢常住人口1380.91萬,在校大學生141.16萬人,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三,僅次于廣州、鄭州。這對于餐飲等靈活用工“大戶”來說,簡直是一座富礦。
2
墻內開花墻外不香
優越的先天條件讓武漢的餐飲豐富多彩且實力不俗。從整體數據來看,2025年1—6月武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279.97億元,排在全國第十位,不過7.3%的增速是十強中的,其中餐飲收入增長2.7%。
武漢有不少標志性美食在全國享有盛譽,首屈一指的自然要數熱干面。熱干面一般在過早(吃早點)的時候吃,也有在中午和晚上吃的,據說武漢人日均消耗600萬碗熱干面。熱干面好吃的關鍵除了面,還在于芝麻醬、芝麻油和榨菜。ɑ蛱}卜。D苷f一口地道武漢話的學者易中天認為,武漢人愛吃熱干面是其性格使然,“爽快而味重,干脆而利落”。蔡林記、德華樓、蔡明緯等是歷史比較悠久的熱干面品牌,其中,“中華老字號”蔡林記的名氣。
小龍蝦是武漢的另一特色美食。武漢有超800家小龍蝦品牌餐廳,連鎖品牌規模占全國三分之一。每年龍蝦季期間,有近20000家餐廳經營小龍蝦菜品,日均消耗小龍蝦近1000萬只。2025年整個夏季,武漢將圍繞“小龍蝦+”推出600余場特色促消費活動,持續激發消費活力。武漢的知名小龍蝦品牌有肥肥蝦莊、靚靚蒸蝦、巴厘龍蝦等,夏日的晚上,這些門店的排隊盛況令人咋舌。
△圖自餐寶典
不過,熱干面們的名氣雖大,卻是墻內開花墻外不香。像蔡林記,盡管已開出250家店(窄門餐眼數據),并進駐了上海、廣州、深圳等地,但其221家門店都在湖北,省外僅29家。蔡明緯318家店,省外僅7家。在門店布局上,武漢熱干面的頭部企業在外省幾無存在感。
熱干面投資小、選址靈活、運營輕,在“出省”方面尚且如此,那些投資大、運營重的正餐品牌就更不用說了。例如肥肥蝦莊,門店本身并不多(50多家),八成在省內。本次上榜的幾個湖北菜品牌,湖錦酒樓(1996年成立)、艷陽天(1997年成立)和鑫小城故事(2004年成立),都是在本地頗有美譽且年頭較久的品牌,但名氣也基本于本地。
武漢真正比較知名的全國性連鎖餐飲企業,似乎只有一個周黑鴨。不過周黑鴨偏重于零售,且過去一年門店數減得比較多,從2023年的3816家減至2024年的3031家,減少785家。
總的來說,湖北菜在全國范圍內,名氣不如川湘粵菜不說,連東北菜、江浙菜都比不上。在湖北以外,很難找到一個像樣的主打湖北菜的餐廳。至于武漢餐飲的名氣,在新城市里,南邊比不過長沙,西邊比不過成都。
3
新勢力在破局
武漢餐飲在外省沒名氣的局面,從2024年開始慢慢有所改變,一些新勢力主動選擇走出去,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餐飲的湖北力量漸漸有了點聲勢。
比如爺爺不泡茶,雖然這個名字讓不少人詬病,不過它擴張起來是一點不含糊。2018年成立后的最初幾年,品牌發展較慢,2024年突然駛上了快車道,10個月時間門店數就從300家激增至2200家,現已突破2500家,成為業內新晉頂流。它的食材選用突出“武漢味道”“湖北味道”,爆款產品荔枝冰釀便是以孝感非遺技藝米釀為基底,據說銷量已累計超3800萬杯。
再如流浪泡泡,2023年6月創立,僅用兩年時間門店總量便突破300家,覆蓋全國19省超100城。流浪泡泡以“破破爛爛”的定位入場,人均六七十元即可實現原切肥牛無限暢吃+百款菜品矩陣自由組合,搭配音樂+舞蹈的輕快用餐氛圍,在當下自助烤肉賽道深陷同質化困局之際,滿足消費者對高性價比、真材實料的需求。
今年5月,流浪泡泡在廣州兩店連開,引發排隊狂潮,試營業階段即登頂大眾點評“廣州烤肉自助熱門榜”。此外,流浪泡泡以武漢標志性符號“和平鳥·蒜鳥”為靈感,推出10000只限量版聯名周邊“烤肉蒜鳥”作為廣州消費者的打卡贈禮,開業首日即引發,迅速成為社交媒體上的高頻話題和年輕人追捧的潮流“硬通貨”。
走出去的武漢品牌代表還有“來菜”。這是個主打湖北菜的品牌,2018年開出第一家店,到2024擁有直營門店21家、會員總量突破300萬。2024年12月,來菜進駐北京,開業之初日均排隊3小時,一度榮登北京美食打卡地榜首。此次進京,來菜豪擲50000斤洪湖粉藕,將正宗洪湖毛三節、洪山菜薹等湖北知名地標產品當作見面禮贈與北京消費者。
從以上幾個品牌的案例可以看出,武漢餐飲新勢力在“走出去”這件事上,足夠主動,也很有使命感,自覺承擔起了傳播荊楚美食文化和風味好物的責任。這讓人對武漢乃至湖北餐飲的崛起充滿期待。
4
武漢餐飲起勢的兩大原因
7月2日,2025大眾點評必吃榜頒獎盛典·武漢站活動在江漢區舉行,湖北90家餐廳上榜,武漢占據73家。從這個角度講,現階段,武漢餐飲足以代表湖北餐飲。那么,武漢餐飲(或者說湖北餐飲)起勢的原因是什么?這些企業為什么愿意走出去?
餐寶典分析師認為有兩點原因:既有外部珠玉在前,更有內部政策推動。
前文說過,武漢九省通衢,包羅萬象,天南海北的餐飲大品牌紛紛匯聚于此。據贏商網統計,僅今年一季度,武漢就引進了49家首店,其中餐飲26家。這些外地讓本地餐飲企業近距離地感受到了行業的一些新玩法、新做派,本地企業的競爭力也由此得到了鍛煉提升。
更重要的是,湖北省與武漢市近年來出臺了多項政策來扶持本地餐飲發展,例如:
2022年9月,武漢創建了市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江城百臻”,著力構建起“市級公用品牌+區級公用品牌+企業產品品牌”互促共建的發展體系,重點打造了“一碗熱干面、一條武昌魚、一罐汪集雞湯、一把洪山菜薹、一支蔡甸蓮藕、一根漢南玉米、一碗黃陂三鮮、一袋休閑零食”的八大核心產品陣列。
2024年,武漢圍繞打造“美食之都”消費新名片,組織開展“十大名菜、十大名點”評選及宣傳推廣。武漢市商務局先后印發《關于促進武漢市咖啡和茶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2024年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專項資金(促進咖啡茶飲高質量發展)實施細則》,推進咖啡和茶飲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2024年4月,湖北發布“楚菜美食地圖”。湖北已連續多年舉辦楚菜美食博覽會,編撰《中國楚菜大典》,發布《中國楚菜標準》,印發了《關于推動楚菜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的若干措施》,推動楚菜進社區、學校、高鐵、機場等。
2025年3月,商務部等六部門與湖北省政府共同主辦的2025年“中華美食薈”暨湖北服務消費季啟動,以楚菜品牌建設為核心驅動力,深入挖掘楚菜品牌文化內涵。此前,湖北還舉辦過2024大灣區楚菜尋味之旅、“新食力新楚菜”國際品鑒月(邀請賽)等。
在政策的積極推動和先進生產方式的加持下,掌握了豐饒物產資源的武漢餐飲企業,開始打開新局面、邁向新天地。
來源:餐寶典